发布时间:
浏览量:
154406
来源:
海内外资讯
说起对海南自贸港的认识与理解当属2020年9月中旬参加中国侨联与海南省侨联联合组织的“追梦中华·走进海南·聚焦自贸港”采访活动,那时人们对海南自贸港的认识比较浅薄,没有像现在这样普遍与深刻,实际上海南自由贸易港(Hainan Free Trade Port),简称海南自贸港,是国家在海南岛全岛设立的自由贸易港,位于海南省境内。2018年4月10日,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2020年6月1日,中央政府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同年6月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11个重点园区同步举行挂牌仪式;2021年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2025年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封关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建有11个重点园区。海南省委深改办、省委自贸港工委办驻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国兴大道69号。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是习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
从时间点上看,中国侨联与海南省侨联确实是在紧跟中央步伐,一步一个脚印的组织海内外华文媒体追踪报道海南自贸港发展建设成果。我们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宣传推广平台也是基本上次次参加,深入采访,积极报道,在2020年的“追梦中华·走进海南·聚焦自贸港”的采访活动中我们自己在多发稿平台上编发新闻稿件382篇,紧接着2020年10月份我们在海南先后注册成立了“海南海内外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海南海内外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南海内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同时又与海南省侨联联合组织“国际华文媒体联盟”的落地海南的各种资料准备工作,所以我们说2020年是我们走进海南,了解海南,亲吻海南的起点,当时我们在两级侨联组织的带领下从海口沿着东海岸线南下到三亚,在疫情严重的初期,我们一路风雨一路歌,深入城市与乡村实地采访,随时随地的把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传送给世界。
2021年我们在除了积极参加中国侨联和海南省侨联组织的采访行活动外,利用“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这个平台优势,组织全球推介宣传海南自贸港活动,全年累计向全球发送新闻稿件1199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也是在2022这一年,在神州大地渐渐走出新冠疫情的影响,迅速开启新一轮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海南省侨联与有三百多家海外华文媒体会员单位的“国际华文媒体联盟”签订了海外宣传推广合作协议,促进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对外宣传工作步入快车道,为全面覆盖五大洲的优质海外华文媒体资源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的需要,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提升在国际范围内的良好舆论环境进行富有成效的双边合作。在此影响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本着强强联合、抱团取暖、优势互补、共创共赢、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分别与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海南省节能减排协会、海南省科技企业协会等单位也签订了海外宣传战略合作协议。
在双边协议背景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在疫情严重的2022年也积极组织会员单位推介宣传自贸港建设成果活动,有案可查的1~8月份累计发送新闻稿件697篇,还有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受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委托,先后与湖南省侨联、山西省侨联、海南省侨联共同组织了“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2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活动(7.18~7.24)、“追梦中华·品华夏文明” 2022 海外华文媒体山西采访行活动(9.19~9.23)和 “追梦中华·聚焦自贸港”2022海外华文媒体海南采访行活动(11.21~12.1),在海南采访行中由于采访团内出现“阳”人,走到陵水时全团被隔离8天,但是采访团在两级侨联组织的领导下克服急躁情绪,自觉服从海南省侨联的安排,利用被隔离的空闲时间,静下心来积极发稿,传播海南故事,共编发新闻稿件668篇,充分显示出了海南省侨联的凝聚力、组织能力和海外华文媒体人的定力、智慧与素质。
到了2023年,是疫情结束的第一年,国际华文媒体联盟积极响应海南省侨联的号召,参加海南省侨联组织的活动,共发新闻稿件196篇。同时以“专家学者看海南”为题向全球出版发行了《海内外》海南专刊,26篇文章从不同视角阐述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与未来展望,受到了全球的关注目光,引起了强烈反响与共鸣。
在2024年海南采访行中,我们编发新闻稿191篇,同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组织会员单位发稿近800篇,2025年国际华文媒体联盟组织会员单位发稿仍在进行中,同时正在筹划安排2025版的《海内外》海南专刊。
其实在如何搞好国际传播方面,海南省已经有一整套的管理办法,比如海南构建的“333”国际传播体系是通过自主发声平台、借嘴发声渠道和对外发声支撑三大维度,分层推进精准传播,旨在提升自贸港国际影响力。在自主发声三大平台中,省级旗舰平台是以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广电融媒体国际传播中心和三沙卫视为核心,形成多语种门户网站(如“hiHainan国际传播网”)及海外社交媒体矩阵;市县协同平台主要是整合三亚、儋州等11个市县的外宣资源,设立“市县国际传播联络官”,构建分层联动传播格局;主场外交平台是利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高层级活动,展示海南形象。二是借嘴发声三大渠道。中央媒体联动,与国家级外宣矩阵合作,放大传播声量;外媒合作计划,推进“一城一媒”计划,与境外主流媒体建立供稿关系;商业媒体利用,依托脸书、推特、油管等海外社交平台集群,并拓展抖音(TikTok)等渠道。三是对外发声三大支撑,人才队伍,组建中外协同团队(70%成员具海外背景),并培训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内容与技术支撑主要是建设国际影像数据库和融媒体供稿平台,确保素材资源丰富;效果评估机制,建立科学反馈体系,优化传播策略。
二是促进经济合作与引智引资。赋能海南地方产业出海,聚焦区域特色产业,通过沉浸式体验报道,助力企业与国际市场对接,吸引侨商投资;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结合政策解读(如海南人才引进政策),引导海外华侨华人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实现“以侨为桥”的资源整合。
三是强化国际舆论引导力。通过高质量报道(如“追梦中华”品牌活动)回应国际关切,传播中国改革开放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正面声音。
其实海外华文媒体的独特价值在于其跨文化视角与受众群体的精准性,既能引发侨胞情感共鸣,又能提升国际传播的实效性。例如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其通过“桥梁纽带”作用,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全球关注焦点,推动中国与世界、海南与世界的互利共赢。
二是吸引侨商与资源回流。华文媒体通过报道海南自贸港的营商环境、人才政策及文化优势,可吸引华侨华人及国际资本关注海南发展机遇,引导侨商侨企参与自贸港建设,促进技术、人才和资金落地。
三是增进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海外华文媒体以中文为载体,能更精准地传递海南改革开放故事和海南本土文化特色,有助于构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
四是促进社会共识与公众参与。通过持续报道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效,可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发展的认同感,激发其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新侨和华裔新生代投身自贸港建设,形成社会共识。(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从时间点上看,中国侨联与海南省侨联确实是在紧跟中央步伐,一步一个脚印的组织海内外华文媒体追踪报道海南自贸港发展建设成果。我们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宣传推广平台也是基本上次次参加,深入采访,积极报道,在2020年的“追梦中华·走进海南·聚焦自贸港”的采访活动中我们自己在多发稿平台上编发新闻稿件382篇,紧接着2020年10月份我们在海南先后注册成立了“海南海内外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海南海内外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南海内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同时又与海南省侨联联合组织“国际华文媒体联盟”的落地海南的各种资料准备工作,所以我们说2020年是我们走进海南,了解海南,亲吻海南的起点,当时我们在两级侨联组织的带领下从海口沿着东海岸线南下到三亚,在疫情严重的初期,我们一路风雨一路歌,深入城市与乡村实地采访,随时随地的把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传送给世界。
2021年我们在除了积极参加中国侨联和海南省侨联组织的采访行活动外,利用“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这个平台优势,组织全球推介宣传海南自贸港活动,全年累计向全球发送新闻稿件1199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也是在2022这一年,在神州大地渐渐走出新冠疫情的影响,迅速开启新一轮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海南省侨联与有三百多家海外华文媒体会员单位的“国际华文媒体联盟”签订了海外宣传推广合作协议,促进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对外宣传工作步入快车道,为全面覆盖五大洲的优质海外华文媒体资源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的需要,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提升在国际范围内的良好舆论环境进行富有成效的双边合作。在此影响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本着强强联合、抱团取暖、优势互补、共创共赢、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分别与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海南省节能减排协会、海南省科技企业协会等单位也签订了海外宣传战略合作协议。
在双边协议背景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在疫情严重的2022年也积极组织会员单位推介宣传自贸港建设成果活动,有案可查的1~8月份累计发送新闻稿件697篇,还有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受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委托,先后与湖南省侨联、山西省侨联、海南省侨联共同组织了“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2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活动(7.18~7.24)、“追梦中华·品华夏文明” 2022 海外华文媒体山西采访行活动(9.19~9.23)和 “追梦中华·聚焦自贸港”2022海外华文媒体海南采访行活动(11.21~12.1),在海南采访行中由于采访团内出现“阳”人,走到陵水时全团被隔离8天,但是采访团在两级侨联组织的领导下克服急躁情绪,自觉服从海南省侨联的安排,利用被隔离的空闲时间,静下心来积极发稿,传播海南故事,共编发新闻稿件668篇,充分显示出了海南省侨联的凝聚力、组织能力和海外华文媒体人的定力、智慧与素质。
到了2023年,是疫情结束的第一年,国际华文媒体联盟积极响应海南省侨联的号召,参加海南省侨联组织的活动,共发新闻稿件196篇。同时以“专家学者看海南”为题向全球出版发行了《海内外》海南专刊,26篇文章从不同视角阐述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与未来展望,受到了全球的关注目光,引起了强烈反响与共鸣。
在2024年海南采访行中,我们编发新闻稿191篇,同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组织会员单位发稿近800篇,2025年国际华文媒体联盟组织会员单位发稿仍在进行中,同时正在筹划安排2025版的《海内外》海南专刊。
其实在如何搞好国际传播方面,海南省已经有一整套的管理办法,比如海南构建的“333”国际传播体系是通过自主发声平台、借嘴发声渠道和对外发声支撑三大维度,分层推进精准传播,旨在提升自贸港国际影响力。在自主发声三大平台中,省级旗舰平台是以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广电融媒体国际传播中心和三沙卫视为核心,形成多语种门户网站(如“hiHainan国际传播网”)及海外社交媒体矩阵;市县协同平台主要是整合三亚、儋州等11个市县的外宣资源,设立“市县国际传播联络官”,构建分层联动传播格局;主场外交平台是利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高层级活动,展示海南形象。二是借嘴发声三大渠道。中央媒体联动,与国家级外宣矩阵合作,放大传播声量;外媒合作计划,推进“一城一媒”计划,与境外主流媒体建立供稿关系;商业媒体利用,依托脸书、推特、油管等海外社交平台集群,并拓展抖音(TikTok)等渠道。三是对外发声三大支撑,人才队伍,组建中外协同团队(70%成员具海外背景),并培训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内容与技术支撑主要是建设国际影像数据库和融媒体供稿平台,确保素材资源丰富;效果评估机制,建立科学反馈体系,优化传播策略。
二是促进经济合作与引智引资。赋能海南地方产业出海,聚焦区域特色产业,通过沉浸式体验报道,助力企业与国际市场对接,吸引侨商投资;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结合政策解读(如海南人才引进政策),引导海外华侨华人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实现“以侨为桥”的资源整合。
三是强化国际舆论引导力。通过高质量报道(如“追梦中华”品牌活动)回应国际关切,传播中国改革开放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正面声音。
其实海外华文媒体的独特价值在于其跨文化视角与受众群体的精准性,既能引发侨胞情感共鸣,又能提升国际传播的实效性。例如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其通过“桥梁纽带”作用,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全球关注焦点,推动中国与世界、海南与世界的互利共赢。
二是吸引侨商与资源回流。华文媒体通过报道海南自贸港的营商环境、人才政策及文化优势,可吸引华侨华人及国际资本关注海南发展机遇,引导侨商侨企参与自贸港建设,促进技术、人才和资金落地。
三是增进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海外华文媒体以中文为载体,能更精准地传递海南改革开放故事和海南本土文化特色,有助于构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
四是促进社会共识与公众参与。通过持续报道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效,可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发展的认同感,激发其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新侨和华裔新生代投身自贸港建设,形成社会共识。(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