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的前身秦饮,早在公元前1042年就已出现,距今3065年。秦饮的名称首见于西周初年周成王时期的周公东征方鼎。方鼎记载了周公征伐东夷,平定“三监之乱”,凯旋后在周宗庙(现在岐山周原)用秦饮举行祭祀礼以告慰祖先。铭文中篆刻的“戊辰,公赏贝百朋,饮秦饮”,让西凤酒的前身秦饮成为至今已知最早的、有名(饮)有姓(秦)的第一品牌酒。
唐贞观年间,柳林地区所酿美酒已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赞誉。唐仪凤仪三年(678年),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途经凤翔亭子头村附近,看到蜜蜂蝴蝶坠卧不起,得知附近好酒开坛,香气四溢,蜂醉蝶痴,遂将此酒进献给高宗皇帝,因此西凤酒在唐代就被列为皇室御酒。
明清时期,凤翔烧酒在中华美酒之林中已经占据重要一席,并在清末时屡获大奖,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白酒的典范之作。此时的西凤酒在秦商的带动下开始向各地传播,催生了中华大地南北方白酒业的繁荣发展,至今仍有“盐井陕帮开,曲酒陕西来”“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流传。清末民初凤翔有“昌顺振”“兴盛生”“集兴生”等作坊80多家,年产白酒250多万公斤,为县境内输出货物之大宗,畅销陕、甘、宁、青各省。清宣统二年(1910年),凤翔烧酒首次打向海外,荣获南洋劝业赛会银质奖,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1928年获中华国货展览会银质奖。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成为享誉全国的四大老牌名白酒之一。
建厂后的西凤酒经过近70年的发展,经过历代西凤人持之以恒建设发展,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工厂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历史性转变,完成了从半机械化到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的飞跃,以极高的品质和口碑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与信赖,成为中国凤香型白酒的创立者和典型代表。西凤酒蝉联四届全国评酒会“国家名酒”称号,先后荣获“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中国白酒3C计划——西凤酒风味特征物质研究”成果被中国酒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论证会确认“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西凤酒商标在美国、欧盟、俄罗斯、泰国、新西兰成功注册。西凤酒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世界4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西凤品牌价值为2120.11亿元,位居中国白酒类品牌价值排行榜前列,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消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