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是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而得名。梁上现存自唐广德年间历代题刻165段,其中具有水文价值的题刻108段,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题刻集历代名家文学、书法之大成,素有“水下碑林”之誉。题刻记载了自唐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文科学价值,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古人以石鱼为水位标尺,这与现代水文站设立的“水尺零点”原理相同。1988年,白鹤梁题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在三峡文物保护中,白鹤梁水下原址保护工程是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投资最多的项目。为此先后论证十年,提出七个保护方案,最终采用“无压容器”方案并在原址修建水下博物馆。工程于2003年动工,历时7年。2009年5月18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白鹤梁题刻原址核心区以“无压容器”的保存方式,在长江水下40米的深水中,修建一个椭圆形罩体,将白鹤梁题刻保存其间,实现了白鹤梁题刻的原址原貌保护和观赏,成为国内外同类文化遗产成功保护的范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现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2021年获得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记者/续炳义,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四川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江苏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国际传播专委会主任、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