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易园景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北岸,因园内有“点易洞”而得名。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易学大师程颐贬谪涪州,于北岩凿洞注《易》,辟堂讲学,著成《周易程氏传》,后被弟子朱熹发扬光大,其学说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近千年发展,点易洞因是“程朱理学”发祥地而闻名天下。
自宋元以来,“程朱理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近千年的发展。而涪陵点易园(周易园),又与“程朱理学”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市涪陵城长江北岸的北岩点易园,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程颐点易洞、钩深堂、三畏斋、洗墨池、致远亭、四贤楼等古迹遗址和数十段石刻题铭,留下了我国自秦汉以来各族人民所创立的极富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之一的“理学文化”深深印痕。师从于北宋理学先驱之一周敦颐的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字正叔,洛阳人,人称伊川先生,在六十多岁高龄时被贬于涪陵(时称涪州),居北岩寺净禅院讲学并在其岩石上凿洞点注《易经》6年之久。其间继续以所崇尚的理学观点,去研讨传载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精髓的“四书五经”等经典名著,在这里完成了积平生学《易》而得的重要理学著作《伊川易传》一书。程颐在评点《易传》中系统地论述了自然、社会和人生哲理,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学体系。
北宋时期集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一身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和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以及“江西诗派”创始人的黄庭坚,(字鲁直,“山谷”号“涪翁”),曾经在北岩与程颐相会,共同探讨学问并欣然将其讲学堂题名为“钩深堂”。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大诗人陆游慕名前往北岩游览,留下了《涪州道中》、《涪州》、《北岩》等诗篇,其“文风齐两蜀,仙洞接三都”之咏,对当时涪陵农商兴盛、涪学崛起及北岩书院的开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为程颐四传弟子的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被称为继孔子之后的“大儒”的朱熹,专程到涪陵讲学寻根、游览并题下了“渺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的点易之颂,引导着人们钩深致远,博古通今。朱熹搜集编纂《程氏遗书》二十五卷,发展程氏(程颢、程颐两兄弟)理气之说并集其理学研究之大成,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并成为影响中国社会近千年历史的“程朱理学”。又加之后来理学在社会上的持续传播,涪陵北岩点易园便成为“程朱理学”的发祥地之一。(记者/续炳义,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四川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江苏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国际传播专委会主任、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