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的福建站的采访活动中,三十多人的采访团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的带领下首先到了福建福州,在举办采访行启动仪式而拉开帷幕,在启动仪式上,无论是左志强部长的讲话,或是福建侨联陈世海主席的致词,还是媒体代表、来自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的续炳义主席,都在以弘扬嘉庚精神为主题进行热身,都有欲言未尽的感觉。其实嘉庚故事的讲述嘉庚精神的传承在厦门,福州只是热身赛而已。记者采访团先后参访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三坊七巷、福建华侨主题馆、闽江之心、青年会等地,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里看到了船政从千年变局、船政诞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军和船政文化等,看到了由造船到造舰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三七巷主要参访具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美称的历史文化街区,在三七巷最耀眼还是福建华侨主题馆,这里坚持弘扬华侨爱国精神,打造福建海内外侨胞侨眷精神家园,不断加强华侨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华侨历史和海外社团文化、拓展海外华侨文化交流工作,不断加强华侨国际文化交流阵地建设,发挥了独特对外文化交流作用,她是福州三坊七巷唯一一个宣传华侨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颇具特色的开放性、公益性的文化场所。
在泉州嘉庚话题逐渐多了起来,嘉庚故事逐渐升温,嘉庚精神时隐时现。这里主要是嘉庚先生的女婿兼助手李光前发光发热的地方,惹记者眼球的,直接牵扯嘉庚先生的就是泉州六中,泉州六中学校在创立之初,办学经费十分紧缺,面临停办危机,1926年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出手相助,并出任校董事长,使学校生存得以为继,他坚持资助六中达7年之久,应该说没有嘉庚先生的资助,就没有泉州六中,在参访中看得出来这里对首任董事长嘉庚先生崇拜有佳。还有泉州侨批馆和泉州华侨博物馆与侨密切相关,最大的一块是李光前故居纪念馆、纪念公园、光前学村、南安国光中学等。其实李光前作为嘉庚先生的长女婿兼得力助手的重要身份,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他们都是密不可分的,嘉庚精神在李光前这里体现得淋漓至尽。
追寻嘉庚足迹,“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采访团来到了厦门,走进了集美村,先后参访了鳌园、陈嘉庚纪念馆、厦门厦门同民医院、陈嘉庚先生故居、归来堂、集美大社大祖祠、华侨博物院和厦门大学。在鳌园,左志强部长代表采访团向陈嘉庚先生的墓碑敬献了花束,并一起三鞠躬默哀表示深深的敬意,,之后参访纪念碑。鳌园位于厦门市集美学村的东南之滨,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像一朵洁白的睡莲仰卧在水面上。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状似龟,岛上有一妈祖庙,故亦称鳌头宫。抗日战争期间,该庙和集美学村一起毁于日军炮火。195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故乡,亲自谋划集美学村建设与发展。为不占良田,他精心组织工匠,将小岛扩建成园。鳌园于1951年9月动工兴建。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集美解放纪念碑”碑文。1961年8月,陈嘉庚先生不幸在北京病逝,中央人民政府遵照其遗愿,特派专列护送灵柩回集美鳌园。至此,鳌园工程竣工,历时10年。鳌园占地逾9000平方米,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石雕围墙组成,鸟瞰呈繁体字“圖”字形。鳌园依图而建,图文并茂,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教育为一体是陈嘉庚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理念的体现。
走出鳌园进入陈嘉庚纪念馆参访,在这里全面了解嘉庚事迹,学习嘉庚先生的感人故事,领会嘉庚精神的实质内涵,因为这里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而建立的历史类名人纪念馆,是陈嘉庚文物资料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陈嘉庚纪念馆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嘉庚公园北门以东外填海处,总占地面积104484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5平方米。纪念馆整体外观秉承了嘉庚建筑特有的中西合璧风格,建筑主体与集美鳌园、嘉庚公园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构成集美鳌园景区。展厅基本陈列有两个:《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陈列》和《在陈嘉庚身边——嘉庚现象诚毅同行》,展览以图片、文物、实物为基础,力求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现陈嘉庚伟大光辉的一生。
在后续的厦门采访中都是围着嘉庚事迹转的, 厦门市同民医院(暨厦门市第五医院)是可圈可点的地方,她是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建的,原名同安公立医院,开诊时,全院人员19人,开展临床诊治、手术、护理、接生等业务,医护人员主要聘请自东南亚从事西医工作的华人。1948年9月由陈嘉庚先生提议将医院更名为同民医院。从建院迄今,医院一直与新加坡同安会馆、东南亚华侨华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96年专门成立同民医院侨务办公室,积极为华侨华人在厦期间提供各种医疗保障服务,也长期为在厦特别是定居在翔安的新加坡归侨侨眷提供各种医疗健康服务,为其开通就医、体检绿色通道。2000年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对同民医院的功德,在院区内建立了一座嘉庚公园,并为嘉庚先生树立了一座汉白玉雕像。
历经77年的变迁与发展,同民医院已发展成为厦门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公立三级综合医院。医院已连续5年跻身中国医院竞争力“省单医院100强”、“智慧医院HIC100强”,是福建省第2家、大中华区第29家通过HIMSS六级认证的医院,曾获全国“管理创新医院”“人文爱心医院”“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特色医院文化医院”“十大医学人文品牌医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及“健康中国 医者先行”样板医院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在陈嘉庚故居和归来堂采访时陈嘉庚先生的侄孙、厦门市集美区侨联原主席、集美区政协副主席、集美学校委员会副主任陈忠信先生一直在陪同参访并主动讲解,他是唯一健在的曾两次见过嘉庚先生的后辈,参访结束时他接受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参访陈嘉庚故居感觉还是很震撼的,他一生办企业挣了不少钱,他在南洋也募捐了不少钱,但是从故居看,他的生活十分简朴,,钱都募捐了,尽其所有,尽其所能,捐给了学校,捐给了抗战,捐给了革命,捐给了新中国的建设,这种毫无保留的捐赠,真的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学习,说陈嘉庚是楷模一点都不过。 陈嘉庚故居坐落于集美镇后尾角,今嘉庚路149号,是陈嘉庚先生居住过的地方。这是一座古老而简朴的二层小楼,建于民国7年(1918年),民国27年(1938年)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炸毁,1955年修复,1980年重修。二楼正中是会客,西侧是陈嘉庚晚年的工作室、卧室、餐室和卫生间。故居西侧一座三层楼房是建于1983年的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面积800平方米,分“经商南洋,情深乡国”、“倾资兴学,百折不挠”、“赤诚爱国,鞠躬尽瘁”3个部分,以大量实物、图片、文献资料生动地表现陈嘉庚一生的光辉业迹,其中有毛泽东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我们走进集美大社后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是集美陈家祠堂,供奉着陈家的祖先。集美大社是一个有700多年历史的自然村落,被誉为“嘉庚精神”的发源地。集美大社大祖祠地处集美大社中心,是集美族亲,包括散居各地集美人的根。1912年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返乡后,在这里召集各房角族长,商议各角旧学私塾停办,全社合创新学,先借大祖祠等为临时校舍。族长们一致支持,陈嘉庚即出资修葺祖祠,承担校费。1949年11月,国民党飞机滥炸集美学村,大祖祠东侧前后墙体也被炸倒塌。1950年9月,陈嘉庚返里定居,带头捐款,主持重建大祖祠,厅堂两侧门外眉间,用青石分别镌刻“再造承基”与“维新建国”。现大祖祠后厅堂上悬挂着三方牌匾,分别是“尊亲堂”、“乐育英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荣匾。它既展示了先贤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表现出的爱国爱民爱侨的事迹和高尚人品道德情操,又成为后人传承嘉言懿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厦门大学校区漫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采访团集体浏览校区,总给人一种回到从前的校园生活,这个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学校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副部级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开设104个本科专业;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在校学生4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700余人。 游览校园后参访了校史馆,再后就是厦门大学和采访团座谈交流会,严格的说在厦门大学里与众多领导和专家谈嘉庚事迹、嘉庚精神不是一件轻松话题,因为在这里一百多年来该讲的嘉庚事迹,该说的嘉庚故事,该总结的嘉庚精神已经是应有尽有,我们这些外来的媒体人在这里讲什么都是班门弄斧,都是小儿科,我们能讲的只有通过在追寻嘉庚足迹中如何在居住国继承弘扬嘉庚精神,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专家们讲如何继承嘉庚精神,媒体人讲如何在居住国弘扬嘉庚精神,这样有机的结合才使座谈交流会有声有色,也许这就是出题人(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的原来想要的结果吧。
陈嘉庚先生出生在厦门集美区,是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今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也适逢集美学校建校110周年,此时此刻中国侨联主办这场“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活动意义十分重大,嘉庚精神的核心是“忠公、诚毅、勤俭、创新”八个字,嘉庚精神赋予了海外华人鲜亮的爱国底色,是扎根中国大地的不朽丰碑,是全球华人华侨共同的文化基因,我们海外华文媒体人要充分利用这次集中采访的机会,宣传好嘉庚精神,并将其融入到工作中不断地继承弘扬发扬光大。说句心里话,讲中国故事,传中国正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海内外华文媒体人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传播海内外,筑我华夏魂"是我们媒体人的初心,我们愿以赤子之心和专业品格,用清晰、理性、真切、客观、公正的声音沟通海内外,联动五湖四海,链接你和我,我们将用相机记录福建的美好瞬间,用手中的笔书写福建的感人故事,用脚步丈量福建这片神奇的土地,用海外媒体人的思维与目光把福建的经济建设成果、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嘉庚先生的感人故事写出来发出去,讲给你听、他(她)听、世界听。我心中的伟岸陈嘉庚,嘉庚精神永恒,我们弘扬嘉庚精神永远在路上。